聖嚴書院筆記-十二因緣

2023/10/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

前情提要

  1. 佛陀初轉法輪說四聖諦,即找到苦因(集)和如何滅苦(道),實際的修行方法為「八正道」
  2. 佛陀度化五比丘說四聖諦的時候,三寶已經俱足,有佛,有法,有僧;也就有了可皈依的三寶。法師問大眾:「為什麼要皈依三寶?三寶中,又以哪一個最重要呢?」並說明:「三寶中以法為正皈依。」又問:「為什麼相信佛陀呢?和為什麼你們不是相信其他的世界宗教主呢?」這是法師第二次這麼問,上周也問了一次。法師說:「因為佛陀說的法可以被考驗,所以相信,可以被三法印來印證。」又問:「境界來臨時,遭遇考驗時,你們還相信佛法嗎?死亡來臨,五蘊離散,還信嗎?」「可以接受無常嗎?」認同並照做,叫做皈依,也稱依教奉行。「依法不依人」認同佛法,並相信沒有第二修路,要自己認同佛法,自己才能改變自己。「皈依能夠讓我們遠離痛苦。這句話你認同嗎?」「三寶中何者可以讓我們遠離痛苦呢?是法,佛和僧只是助緣。離苦的主因在法,以法調心,改變”意”,"身口”才能跟著改變,只有自己能改變自己。」
  3. 學佛的人該是什麼樣子呢?是要戴佛珠嗎?戴著佛珠要做什麼呢?要改變內心,而後身口意都會改變。
  4. 有機會學習佛法時要謹記八字「全力以赴,全神貫注」法師注意到同學都會提早到,很準時,像是「準備要聽聞佛法的人」
  5. 上周提到的四聖諦是修學佛法的基礎。其中苦的分類有八苦。老病死為「身苦」,貪嗔癡為「心苦」,身體死後的苦為「後苦」,指三惡道的苦,不學佛法的人不知六道輪迴之苦。另一種分類方法分為「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」,其中行苦(事物轉變消失的過程)只有聖者才能覺知,世間的變化我們無法自主,所以會有苦。八苦中的「五蘊熾盛苦」上周沒解釋,是指一切身心的痛苦。以上這些苦,都是四聖諦之中的苦諦。
  6. 苦,集:為苦因,滅:滅除煩惱後,心無罣礙,道:滅苦之道,即涅槃之道。因為煩惱會誘惑人,所以和煩惱打仗需要覺醒的力量,即八正道。十二因緣說的即是四聖諦之中的苦諦和集諦。
  7. 苦(世間苦)/集(世間苦因):時間/空間無常變化,為世間凡夫眾生生死之流,即十二因緣。
  8. 滅(出世樂)/道(出世間因):聖人不受時空所限制動搖,出世間的寂靜涅槃。
  9. 修八正道為滅十二因緣流轉之苦

十二因緣:探討生命之流,「我」怎麼來的

  1. 「無常大鬼不期而到」(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七品),法師給我們《生命思考九宮格》的紙張,問大眾學佛目標,及要用什麼方法來達到。
  2.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,貫穿現在/過去/未來。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。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

過去因:過去行為思想的錯誤

  1. 無明:愚痴。無始劫以來的煩惱,貪嗔癡等煩惱,蠢動心理的迷惑之源。例如,看到「已讀不回」而生的煩惱。做人糊里糊塗即煩惱,明白做人的道理即菩提。
  2. 行:造作,前生造作的善惡諸業,身心行為的業行。煩惱遇到緣起作用(造業)叫行,煩惱不動叫無明。分為善業,惡業和無記業(喝水一事不善不惡名無記)

現在果

  1. 識:由過去世的業力,感受果報之初,起忘念而托母胎投為今生的神識。神識入胎但未成形。
  2. 名色:入胎後胎兒的身心狀態。名指心,色為物質。住胎身心。
  3. 六入:六根,胎兒長成六根叫六入,六根不具時為名色。
  4. 觸:寶寶出生與外境接觸,從出生到老死都要和外境接觸,叫觸。時間很長。觸無好惡。分為「可意觸」合心意的感觸和「不可意觸」即不合心意的感觸,都與無明我執相應。
  5. 受:(苦樂憂喜捨)受。由接觸外境所感知的苦樂之心。憂喜較細微。受分成喜歡/不喜歡/沒有喜歡不喜歡。

現在因:下手處,現在可努力的因

  1. 愛:貪染,厭苦欣樂而貪染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動
  2. 取:執取,因欲愛旺盛而對貪染諸境起取著心
  3. 有:造作,由於今生造作了有漏之因,而導致感受未來世的生死之果。

*** 業集合起來成為業力,業力由愛取來,想要離開輪迴在果上是離不開的,因為果報不能解決問題,要由「因」來著手。「愛」是緣。

未來果

  1. 生:出生,因了今生造作的業種,所感受來生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之身,指結生。
  2. 老死:衰老死亡,老死是一起的。來生有五蘊假合之身的出生必將衰老而至死亡。剎那生滅。

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

raw-image
  • 起惑造業招來苦:惑業苦亦是六道輪迴之因,起惑、造業、受苦即「三障」,惑指煩惱障,業即業障,苦即報障。
  • 如何斷除生死之流(十二因緣的還滅):轉無明為明,愛:當貪嗔境起時,覺察煩惱,改變原來的想法,以聽聞正法後,從另一個角度去看。如理思惟後,串習使無明轉為明。
11會員
36內容數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