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情緒勒索

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
有時候父母會把對孩子的愛

視為「犧牲」

而容易產生情緒勒索的行為模式。


情緒勒索是一種利用恐懼(Fear)義務(Obligation)和罪惡感(Guilt)在關係中控制他人的行為。情緒勒索其實源自於合理的慾望,像是渴望被愛、被需要、安全感、價值感,或是希望受到他人的欣賞等。以上這些需求都很正常,但問題就在於,情緒勒索者在追求這些慾望時,忽視了他人的需求與感受。」--摘自《親子天下》文章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95958


家長的需求需要被滿足

從以上的文章摘要可以發現,

家長的情緒勒索來自於

長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,

而這些長期累積與壓抑的需求,

或許也只在親子關係中

期待被滿足,

所以才如此強烈,

以致於讓對方產生

自責、愧疚、罪惡感等感受。


或許,面對自己的需求,

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:


看見自己

也許討好型的人際,

較容易產生重視他人需求

而忽略自己感受的行為模式;

而在討好的互動中,

可以得到被肯定與被愛的滿足。


或許因為自己內在的匱乏,

所以才不斷向他人索取,

也或許練習自我肯定,

適當表達自己的需要,

是破除情緒勒索與討好他人的第一步。


看見對方

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需求後,

內心渴望被滿足也擔心被拒絕,

但我們可能把對方的拒絕,

視為一種遺棄而感覺受傷或生氣。


或許當我們表達需求時,

也得在心裡留下一個空間,

一個為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

而留下的心理空間。


看見我們

當我們有足夠的自信與自我肯定時,

便能接受他人的拒絕,

以及彼此的不同與差異,

也就是所謂的「尊重」。


在尊重與接納的關係之下,

雙方可以尋求與協調

彼此共好的解決之道,

而不是全然地接受或拒絕。


因為,在愛裡,

有我、有你、也有我們。


其實情緒勒索與討好人際模式沒有對錯,

家長適當地表達情緒與辛苦,

可以讓孩子學到感恩;

而人際互動中適當的討好模式,

可以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圓融。


祝福我們,

都能在愛裡

看見自己、看見對方、

也看見我們;

也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裡,

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

愛的平衡點。

12會員
29內容數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