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忍別人的"不成熟"與"愚笨",就是「民主」

閱讀時間約 4 分鐘

前言

本篇文章不在貶低任何一個群體,而在反思「多元意見的包容」的意義。

正文

最近選後在網路上不斷有"疑似作票"的影片流出,看見時的第一時間我真是差點膀胱無力險些漏尿,第一時間我也開始質疑台灣選舉真的腐化成這副德性了嗎?感到慌張又憤怒。

可隨後又有各種反面論點提出:
台灣1萬7千個投票所,每組投票所至少13位選務人員,如果要以作票產生至少190萬票差距,那就要做190萬張票。

那就有兩種選擇:
一是為了不張揚,每個投票所小量作票,那就要收買成千上萬的選務人員,
二是集中部分投票所作票,但候選人得票就會出現怪異的巨大懸殊,且因為量巨大非常容易被發現。

現在這個物價飛漲、人民都很聰明的時代,要收買一個選務人員可能1萬台幣都買不到,且只要其中一人蒐集夠證據爆料,那組織作票的集團就會立刻身敗名裂。
聽見這樣的分析,我立刻收起了緊張的情緒。

收買上百上千人還每個人守口如瓶?
你和姊妹淘昨天講個秘密,明天班上一半的人都知道了。

確實,開票中的混亂確實是有目共睹的,這點有待改進。

別人的「質疑」,也需要被包容

在台灣大選後懷疑作票、有瑕疵,其實不是第一次了,早在2004年連戰以些微差距敗給陳水扁就喊出「選舉無效」訴求,每幾年大選就會有這樣的聲音。

撇開是否有"介選"、"帶風向"的揣測,
這之中當然也有不能容許民主選票被捏造的公民之聲,若是對程序提出的"正常質疑",我認為我們也需要有容許質疑的氣度。

「矮化」不同理念的人,無助於社會進步

我個人,對,我是說我個人。
我一直都不喜歡給"不喜歡"的人取綽號,像是綠蛆、藍腦、咳粉,或是以年齡層、社會階層去分類、標籤別人,像是"底層"、"太多老人"、"年輕人不懂事"。更不愛改別人名字的人身攻擊,像是馬陰狗、菜陰魂、蘇真娼這種諧音,因為那就單純的謾罵。

開票當天才經過20分鐘,我就聽到了"台灣老人太多了"這種言論,隔天甚至還出現了"4年後老人s掉多一點就好了",實在匪夷所思。說出這樣話的人,你的父母、阿公阿罵也都是老人家啊。

最多能接受就是1450、817、9趴這類,比較不帶髒字,說起來也還蠻好笑。

給理念不同的人取綽號矮化,無非就是製造優越感。
我深知以優越感去貶低他人時就容易落入判斷盲點,因為在根本上已經瞧不起對方,那之後的言詞都會成為譏諷謾罵,就完全是浪費時間。(而且也容易誤判)

如果想要說服對方,第一點就是不該矮化對方。

若想對方也喜歡你支持的歌手,應該是讓他知道這歌手的創作有多好聽,讓他自己去聽,就算對方不領情,指著對方喊"你不識貨、你不聰明,因為你蠢不懂得欣賞",那對方就是你兒子都當了阿公,也不可能去聽你喜歡的歌手。

只要是合理質疑開票程序,就算對方說"作票",我認為也該包容。
只要不淪落到違法、帶風向的程度,合理監督公家機關與政府,都該包容。

這也是美國在疫情期間有人民"追尋個人自由更勝防疫"不願戴口罩,美國政府也不強制他們都戴上口罩。(但公司規定戴口罩否則解聘他們就乖乖戴上了,畢竟發薪水的不是政府是老闆🤣)

民主,更體現在男女老少互動上

這類網路罵戰也體現在男女、老少的議題上,一言不合就指著對方罵"巨嬰"、"媽寶"、"公主"、"自助餐",完全是浪費時間。

論及兵役議題,有些人提出女性也該服義務役,那自然有女生不要,這很簡單,你想說服女性也服兵役,該做的是讓她也知道服兵役能體驗到的好處。

從小地方就能延伸至整個社會風氣,
即使已經進步了很多,台灣還存在著一種"以聲量壓過對方"、"取笑對方"的武力思維,我要蓋過、藉由矮化去否定你的聲音。

即使對方"不合邏輯"、"好像不夠成熟",也該去包容那樣的聲音,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體驗,貶低、詆毀只是加深分化。所謂的"笨"、"不成熟"也都是憑著自己的生命體驗去評論,他人的生命體驗自然會合理化他的動機

「貶低、詆毀、矮化」與「陳述事實」是完全不同的事

「你所支持的候選人的政績並非像他說的一樣,是有膨風的。」這是陳述事實。
「這種東西你也信,年輕人就是太天真,老人就是反智。」這是貶低、矮化。

男女老少都有"自助餐"的時候,這是人性,選擇最接近自己利益的人,而選舉真諦就是「選出符合最多數人的利益的候選人」,知道卻了還去譏諷對方是百害無一利。

還記得父母和你說「小朋友乖乖聽話就好」,那便是反著做會受傷也要去做了。
小朋友都喜歡去玩插座,你和他說乖乖聽話就好,他不信,明天就拿螺絲起子去插插座了,和他解釋玩電手腳會爆炸💥,他就不敢了。

即使是"不成熟"的聲音也該被包容,給對方思考空間,不逼他做決定,才會讓對方去思考這件事(當然違法、傷人傷己的事就不在此範圍)。

民主社會要進步,就是要包容別人有"自己覺得對方不成熟"的空間。
有包容,才有逐漸走向團結一致的凝聚力。


raw-image



144會員
131內容數
大量的人性洞察。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