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才》讀後心得:如何成為「老闆想要的人才」

閱讀時間約 7 分鐘



今天要介紹的書叫作《人才》,作者是當代經濟學大師科文(Tyler Cowen),和矽谷創投天使投資人葛羅斯(Daniel Gross),在學術圈和科技新創業擁有豐富的獵才經驗,他們認為現今社會一直在浪費人才,因為有許多被低估的人才,欠缺伯樂的引導。

其中特別要介紹一下葛羅斯,他 1991 年出生於以色列,年紀輕輕擔任Y-Combinator的合夥人,他《富比世》評為「科技領域30 歲以下30 名有影響力的年輕人」之一,曾參與如UberInstacartFigmaGitHubAirtable等知名網路公司的早期投資。

這本《人才》告訴我們,不論你是公司還是個人,應該要學會「老闆是怎麼看待人才」或是「老闆應該怎麼看待人才」。

只不過傳統面試流程往往只是找到,團隊能接受、看起來夠體面,但是能力「還可以」的人;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卻被拒於門外。


raw-image


如果你是面試官,應該會想要找到合適的人才,如果找到不適合的人,或是與團隊不合的人,還不如不要用來的好。如果你是求職者,應該也想知道老闆想要的人才是什麼樣子,如此一來,你就可以展現吸引人且有價值的特質,免得潛在雇主可能錯過你。


以我自身面試過許多工程師,也被人面試過的經歷,最常遇見的問題是「遇見合適的面試者,但公司能開出的價碼用不起,或是面試上了卻沒來報到」等問題。這本書剛好解決了我的問題,對於公司來說要有自知之明,要清楚自身的條件與環境,再談找到合適的人才,而且許多低估的人才可能是用「標準的面試方式」找不到的。


對於求職者來說,若你想要更上一層樓,成為企業需求的人才,正是你可以努力的方向。以下是這本《人才》給我的四個啟發,我認為不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,都很值得借鑒。



🁢 什麼是將才

本書的人才指的是那些「能夠迸發出創造力火花」的人,這些人能夠產出新想法、創建新組織,簡單來說就是能幫你打天下的人。

raw-image


如果說用軍隊來形容,這樣的人就叫作「將才」,大家應該都聽過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吧。論武力、軍隊、人才,項羽樣樣都比劉邦強,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他比項羽留住的人才多,不過,日後當皇帝換個嘴臉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
所謂的「將才」正是能幫你帶兵打仗,有獨當一面的本事的人。


但這樣的人,必須要有讓人發光發熱的舞台,因此公司須要有自知之明,當你不是頂尖的公司,就要學會去找那些「被低估的將才」。



🁢 用人要有自知之明

在台灣,如果你是台積電或是聯發科等公司,你只需要從一大群頂尖應徵者中挑選具備合適特質的人,完全不用思考「這個人為什麼來這裡?」沒錯,你該問的是「這個人憑什麼來這裡?」

如果是中小企業,要找的是有經驗、能做事、肯吃苦耐勞、不計較薪資的員工,但是過去也許有機會,現在網路時代斜槓的機會太多了,講個難聽點,去送foodpanda薪資都比來上班好。

中小企業生存不易,導致沒有能力高薪用人,也沒法提供較佳的福利,吸引不了優秀的人才,面試時看得上的人才,人才卻看不上你。所以說自知之明很重要,確認公司身處的狀況,找到被低估的人才,或說找到適合你公司環境的員工。


低估的人才要去哪裡找呢 ?

比如說二次就業的求職者,因為有些人四十歲之後可能會遇到失業的情況。其實,不論失業的原因是什麼,有很多有經驗的人都在閒置著。如果企業願意給他們機會,這些中年失業的人通常要求不高,工作穩定性高,也容易配合,只是需要一些時間重新適應,就可以再次成為有用的人才。


有些企業可能誤以為年輕的員工更好用,而忽略了中年求職者。實際上,這些想要二次就業的人是一個潛在的人才寶庫,只要企業願意轉變思維,也許就能發現他們的優點。

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別,就是工作的舞台。在大企業中,每個人都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小部分,難以有機會發揮長才。而在中小企業,你可能很容易就能成為主角,只要能贏得老闆的信任,你就有更多展現才華的機會,這是在大企業難以實現的。



🁢 用複利的角度來挑選人才

投資我們都知道要複利,對生產力來說也是同樣道理,假如一個人每年生產力只提高1%,大概要花七十年,生產力才能多一倍,站在投資的立場,應該沒人可以等這麼久。相對來說,如果一個人每年可以提高35%的生產力,每兩年生產力就會翻倍,只要短短八年,他的生產力就會是原本的十六倍,這就是複利效應的力量。


這對多數人而言並不容易,但也並非天方夜譚,尤其是思考靈活的年輕人,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偏向尋找年輕人,因為可塑性高、成長性也比較大。但是如果你要找尋被低估的人才,就不能只找年輕人,在其他族群一樣可以找到黑馬。

書中提到一個觀點,我覺得很有趣,可以拿來檢視你自己。


一個人的性格會在週末時顯露。」


過去許多學者或企業為了分析使用者的人格特質,得花上幾週、幾個月、甚至幾年的時間,來蒐集大量個人使用社群網站及智慧型手機的行為數據。只要蒐集使用者週末期間的行為數據,不僅同樣能夠有效推斷使用者的人格類型,而且短短幾天就能完成數據蒐集與分析工作。畢竟如果一個人真的充滿創意,從他運用閒暇時間的方式就能夠明顯看出來。

raw-image

這就好比如果你要尋找一位優秀的作家,應該注意他是否每天持續寫作;如果你要尋找一位優秀的高階主管,應該觀察他如何持續提升自己在拓展人脈、運籌決策上的能力,以及如何增進自己對所屬產業的了解。



🁢 耐力是最重要的特質

在《大器可以完成》提到「韌性是大器晚成者的超能力」,在這本書又再次提到「耐力、恆毅力」這個概念。耐力是尋覓人才中最被低估的概念之一,即使不是「將才」,耐力也確實重要。


因為一間公司會需要許多「穩定型」的員工,有足夠的韌性,才能待的久。那怕不是將才,他們也能保持公司的穩定。 更不用說,對於將才,耐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。試想當遇到重大挑戰,若沒有極強的耐力、心理承受能力,遇到事情只想逃跑,你還期望他能帶兵打仗嗎?


對於耐力的評估,需要藉由長時間的觀察,很難在短時間的互動中做出判斷。


不過還記得前面說到「個性在週末時就會展現出來」。OpenAI執行長奧特曼(Sam Altman)曾說: 「如果你在三個月內,發現一個人每次都有顯著進步,那麼就值得特別留意。與當下的能力相比,持續進步往往更為重要」。如果一個人能持續精進自己,至少在耐力這方面來說,是無庸置疑的事。


raw-image



🁢 找尋被低估的人才

我認為《人才》主要應該在講「公司如何找到人才」或「如何成為公司想要的人才」,當今天企業用「標準的面試方式,當然就只能找到標準的人才」。

所謂標準的方式,就是篩選求職者的學經歷,從中挑選出你想要的人才。但是這個世界變動的很快,檢視人才的標準,還是用過往既定的方法去找人,不僅企業找不到想要的人才,適合的人才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,於是白白浪費了大家的時間。


不過身為求職者,我們還是有能做到的事情,就是利用「閒暇時間」充實自己,如果真的沒有方向,不妨試試看上求職網站,找到你想要的工作,看看其中你還欠缺了那些技能?

raw-image


最後,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實驗吧,請你記錄周末休息時,手機的使用時間,你可以使用紙筆紀錄,也能使用app輔助,統計各種app使用的時間,以及你都用這些app來看什麼樣的內容吧。

透過這樣簡單的實驗,來自我評估「你是人才嗎?


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難題,「閱讀」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,你的答案也許已經被某人寫在書裡了,唯有閱讀能解決你的問題,擴展個人的視野,希望遇到瓶頸的你,在這裡能聽到你需要的一本好書。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