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習日誌113.03.19_老師與孩子:用專業在江湖打滾吧

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
【目的方思考】

今天讀書會討論了五力(觀察、感思、連結、創造、表達)在課堂上的應用,以及老師備課時所需的目的方思考。Tony 老師分享他數學課的備課過程,從決定上課內容、選材、到做簡報,過程中處處流露出老師為學生思考的用心與能力。Tony老師會限制自己一個段落講的話不能超過10分鐘,避免孩子們專注力耗盡;會利用說話和走位技巧(如:走到回答者的對角線位置)集中大家的注意力。其中,最花時間和心力的部分是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』。

如果一堂課能夠讓孩子主動想要學習,那麼獎勵制度就沒有插手的必要了。

像是在最近的自然課上,我們可以想想用什麼樣的說法讓孩子覺得有趣聲音很有趣,想進一步了解?聲波的觀念和生活有什麼關係?要做到這些,老師除了需要足夠的想像力、經驗和知識量,還要能用學生的角度推演問題,運用目的方思考!

【老師與孩子】

在想如何做到目的方思考時,我遇到了問題:想做好預評,設計一個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,我只要能預測他們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動作就好了?還是需要進一步預評到孩子行為背後可能的想法?於是去請教了學長們:

Lulu老師:有時候孩子做的事情連他們自己也知道為什麼(不經大腦思考)的反射動作。

Tony老師:可以試著預評以你對孩子們的認識,你覺得不會出現的畫面。

和學長們對話完後,我好像突然想通了什麼。我之前在預評時想像的大多是和諧歡樂的畫面,那是我想做到的,但我對於孩子們情緒低落、過於活躍等其他畫面太少了,所以現場遇到狀況時會不知所措。撇除我自己經驗不夠和太溫和的部分,我缺少對一般孩子,乃至屁孩的了解。我不懂為什麼上課會忍不住要講屁話?我不懂為什麼要說髒話?我不懂為什麼要嗆同學?我不懂他們為什麼不懂?或許我曾經懂過,但小時候的那些畫面現在是不是已經被掩埋在時間的長河裡了…… 我,到底是不懂,還是不想懂?

【用專業在江湖打滾吧】

不管我想不想懂,阿亮老師最後的當頭棒喝讓我知道我必須懂——如果我想成為我理想中的好老師。我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,在學術上能夠傳授專業的知識與技術,在教育上能夠包容理解有耐心的對待學生。我想,後者是講師(Trainer)和導師(Mentor)最大的不同,講師可以給你知識,導師可以指引你方向。而實人的老師們同時擁有講師和導師的兩種專業。我想對自己說:該長大了,不能再喜歡什麼就做什麼了,熱情可以是你的動力,但你需要專業這項武器,才可能在這個江湖裡保有初衷,生活下去。

無論身處何處,我可以不完美,但我要很專業
11會員
15內容數
實人練習生日誌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