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史

#哲學史含有「哲學史」共 11 篇內容
全部內容
發佈日期由新至舊
理性抽離的迷思  詹姆士(William James)相信,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。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,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,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。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,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,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。
2024-05-11
2
「知識的裸奔」:以超級歪對康德的批評為例  前陣子在Threads上學到一個很生動的新詞,叫做「知識的裸奔」。它非常傳神且令人會心一笑地,把握住了那些特別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未經思考和查證言論的行為。這些人不僅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無知,更展現了自己對於自己無知的沾沾自喜。這種行為除了很難看之外,其實也滿妨礙風化的。
2024-04-23
6
《論重複》讀書會(一):新的,但是重複  今天讀書會之前,朋友問我說會不會有些「沒心情在讀書會上」。我一下沒聽懂,他說最近發生那麼多事,我都有持續在關注,會不會兩頭燒。想起來最近的確是滿忙的、也感覺特別疲憊,「但有不一樣的事情轉換滿好的」,我這樣回答。
2024-04-13
2
理應外合:「理性」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〈理應外合:「理性」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〉
2024-01-30
0
柏拉圖論「對人類的厭惡」(misanthropy)與「對理性的厭惡」(misology)(下) 在〈斐多篇〉一個過渡性的段落,柏拉圖非常精彩地把「對人類的厭惡」與「對理性的厭惡」扣連起來。本文為下篇,繼續發揮其深意。
2022-06-22
3
柏拉圖論「對人類的厭惡」(misanthropy)與「對理性的厭惡」(misology):Phaedo 89d-90d在〈斐多篇〉(Phaedo)一個過渡性的段落,柏拉圖非常精彩地把「對人類的厭惡」(misanthropy) 與「對理性的厭惡」(misology) 扣連起來。此文嘗試發揮一下其中深意。
2022-06-22
1
柏拉圖的《理想國》與女性主義柏拉圖在《理想國》的第5卷中論證不僅可以有「哲學皇」,也可以有「哲學皇后」(451c~457c)。於是有爭論究竟柏拉圖是否初期的女性主義者。但女性主義關注的是解放、而柏拉圖關注的是理性秩序。
Thumbnail
2022-06-20
4
哈巴馬斯哲學淺談哈巴馬斯1929年在德國出生。年青時,他曾對海德格的存在主義感興趣,卻對海氏稱讚國家社會主義是「內在真理和偉大」不以為然。他覺得德國知識分子既不了解也不批評國家社會主義是有問題,因而在英美思想的實用主義及民主傳統中尋找理論資源。 1962 年,《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》出版,書中重視包容性、批判性的討論
Thumbnail
馬塞爾談「我有」與「我是」馬塞爾與沙特並稱,同為當代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。 和沙特不同,馬賽爾是有神論者。他的存在哲學建基於具體的個人經驗,非純粹的抽象思辯。 馬氏認為,人類存有具兩種面向。一種面向叫做「有」。在「有」的面向裡,我們會以自身對世界、他人、自己的物化與佔有,來界定存有。循此而往,得以成就抽象與客觀化的思想,卻無法
Thumbn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