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是唯一的教條

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
一說起慈悲,一般大眾最容易聯想到宗教,聯想到道場。設若現世慈悲悉數淪喪,道場也還應該是最後撤守的堡壘吧。然而達賴喇嘛有更深刻的看法:「心靈即道場,慈悲是唯一的教條。」
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,唯一的教條是慈悲。
尋常人間世的對應,最怕熱臉貼冷屁股,滿腔熱情換來冷眼相對,真是情何以堪。但若洞徹慈悲的最高境界,不但對方沒有任何正面回饋也無妨;即便對方怒目相向,甚且捅上一刀,都還可以激發我們更強烈的慈悲心,誓願拔渡對方出離眾苦,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佛教有所謂「四攝」:「佈施」,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;「愛語」,以柔和聲語溫暖對方;「利行」,明確指引善惡;「同事」,親近眾生,與眾生同甘共苦。歸根究柢,是把「我」全然放下,凡事以對方為考量,以成就對方為唯一的目的。
基督教有精神一致的說法。
〈愛的真諦〉出自《聖經.哥林多前書》:
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。
愛是不嫉妒,愛是不自誇、不張狂、不做害羞的事。
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家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。
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愛是永不止息。
譜寫成曲,可以傳唱的〈愛的真諦〉自然帶著一股正面的能量,恰似經文的「淨水常滌心」,可以洗淨塵染。把「愛」代換成廿字的「慈」,全無違和感。
愛聰明可愛的小孩,愛漂亮的女子,愛慈祥的老人,這是人性的本然。能超越這些條件限制,把對方當成同樣來自宇宙本源,皆我父母、皆我手足、皆我親眷,同樣渴求離苦得樂,同是承擔特殊使命來到人間的生命,於是可以平等心看待,那是大慈,說成神性亦無不可。
達賴喇嘛曾說過這樣的雋語:
希望獲得回饋的和善與慷慨不會有什麼收穫,出於收買人心、沽名釣譽的行為,即使看起來充滿慈愛,仍是自私的行為。
大宗師慣於無條件地分擔別人痛苦,也就在一無所求的承擔中,強化了自身的力量。因此大宗師恆常擁有一種安定的力量,達賴喇嘛如此,涵靜老人亦然。
話說回來,如果刻意將慈悲最大化,奉佛陀的「踏地常恐地痛」為教條,只怕舉步維艱,連路都走不成。如果堅持非茹素不可,植物也是生命,那該怎麼辦?大概只有等著餓死。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樓宇烈教授有一次面對課堂提問,給出的建議是:當用則用,該省則省。不要浪費就是修行。
茹素原為養出慈悲心。偏偏有些人入口的是素食,出口的話卻有葷腥,偶而還帶著毒性,傷人的力道之大,真是無可想像。
#愛的真諦#達賴喇嘛#慈悲#心靈成長#道場#黃敏警
田心耘
田心耘
北京大學儒家思想哲學博士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