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珈練習中,我們必須知道的事

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Photo by Werner Pfennig on Pexels

Photo by Werner Pfennig on Pexels


多年前,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,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:「老師,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,現在練習前彎時,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?」


於是,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,發現他在拉傷之後,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,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,進行高強度的伸拉練習。我進一步詢問他如此練習的原因,他的回答是:「我擔心休息會讓我的程度退步!」


我想有很多人已經了解,身體組織受傷後,需要給予復原的時間,此時我們不適宜讓它持續進行過度的運動和伸拉,否則組織受到反覆的刺激,可能會產生更多不良的反應。但我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,確實遇到過許多跟上述學員想法雷同的人們,因為擔心退步或其他原因,即使知道自己受了傷,卻不願讓自己停下來。


其實就算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,我都不贊同學員每天進入教室練習體位法,因為多數的瑜珈課程都帶有一定的動作強度,人體在經過訓練後,不管有無明顯的受傷情形,都需要時間讓身體復原。筋膜學家也建議人們在訓練後,應讓身體休息及恢復 48-72 小時,以獲得充分的恢復,並產生正向的成長(進步)。


很多人以為,當他可以前彎更多、停留時間更久時,就代表自己進步了。但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,因為有時候這些所謂的「進步」,可能是身體運作被破壞的表徵,有一天身體可能會以戲劇性的方式,強迫你停止下來!


有智慧的瑜珈修習者時常提醒我們「非暴力」(ahimṣā) 的重要性,但它似乎並不容易落實,人們經常被各式各樣的想法和環境因素影響,而走向對自己「暴力」的道路。此時,「自我覺察」便能發揮相當大的效用,因為唯有當我們能看見自己行為和思想「慣性」之後,才能開始產生轉變。


只可惜許多人並不認為這是重要的,依舊認為外顯的表現才是值得讚揚的。也許這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,我們正處在一個巨大集體連結斷裂的世代中。太多的身心匱乏及連結斷裂,讓我們難以好好感知及了解自己和他人,進而衍生出諸多不健康的價值觀。


不過,我依舊深信「瑜珈」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健全的道路,前提是我們必須擁有深切的反思能力,以及願意明辨的心。



【近期活動】

🧘‍♀️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 - 說明會
https://reurl.cc/OG4x8g

🧘‍♀️ 筋膜球 – 肌筋膜張力釋放與多元健康促進工作坊(最後 3 個名額)
https://reurl.cc/0ZYLMl


【更多文章】

📄 https://bit.ly/3oM8QCZ


【Instagram】

💁‍♂️ https://bit.ly/3rDP0MZ


留言0
查看全部
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!